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文支持超前布局氢储能

 

2025年2月17日,工信部、发改委、教育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能源局、国家消防救援局八部门联合发布《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该行动方案明文提出:适度超前布局氢储能等超长时储能技术,鼓励结合应用需求开发多类型混合储能技术,支持新体系电池、智能电池、储热储冷及新型物理储能等前瞻技术基础研究。

 

 

一、为何点名发展超长时储能?

从目前新能源产业发展与储能市场现状来看,传统意义上解决新能源电力间歇性的储能设施已基本能够覆盖间歇范围,新能源大发时,将富余电量存储,在不出力时,将存储的电力持续供应,衔接新能源下一发电周期;这一循环早已走通,而且拥有相应储能功效与时效的技术路线很多,有抽蓄、锂电在内的成熟技术,也有液流电池、压缩空气等在内稳步提升的新型储能技术,众多技术路线完全能够支撑新能源日循环甚至周循环,但更长时间跨度的储能,则会面临能量衰减损耗的问题。

 

 

但仅仅日循环或者周循环够吗?众所周知,新能源“靠天吃饭”的特性决定了其存在不可预测性,极端天气的频发,加上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平衡的用电需求,直接凸显了一个问题:新能源需要超长时间跨度的储能技术,来应对极端天气与用电需求复杂化带来的电力供应隐患。

 

现阶段新能源电力还不是供电主力,因此这一痛点或许还不明显,但未来如果电力供应主要依靠新能源时,极端天气一旦爆发,会不会引起大范围的电力缺口?因此,超前布局超长时储能技术,是战略性的长远规划。

 

 

二、氢储能的优越性

高能量密度:氢气的能量密度高达 140MJ/kg,远高于主流储能方式,在相同质量或体积下,能够储存更多的能量,有效减少储能设备的体积和重量,降低对安装空间的要求。

 

 

大容量长周期存储:氢储能的容量可以达到太瓦级(TW),储能时间可长达 1 年以上,能满足大规模、长周期的能量存储需求,可有效解决新能源电力不同时间跨度的间歇问题,对调节季节性能源供需不平衡意义重大。

 

自放电率低:氢气自放电率几乎为0,可以长期储存而不会损失能量,适合季节性的能源储存需求。

 

 

转换与使用灵活:氢气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储存,如压缩、液化或固态储氢,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和规模需求。并且氢能本身就是能源,可直接使用,也可以转化成电能,提供灵活的储能解决方案。

 

 

三、AEM在氢储能应用的适配性

稳石氢能AEM(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技术综合了ALK与PEM技术优点,具备响应速度快、高效率制氢与规模化成本低的特性,能够深度适配氢储能应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快速启停

稳石氢能AEM电解水制氢系统可在5分钟内完成冷启动,系统加载速率是2%Pe/s,且在运行过程中可实现秒级停机,热机状态下,可根据实际运行状况与需求完成秒级启动,无论是随机电量、间歇发电还是波动出力,快速启停能保证电解水制氢系统深度适配新能源电力的特性,为新能源制氢提供性能卓越的AEM电解水制氢设备与配套技术解决方案。

 

环境适应性好

稳石氢能AEM设备对水质要求不高,且对高、低温环境适应性较好,中低压环境下能保持稳定运行,同时自主研发的集控系统能充分兼容其他设备,耦合不同场景与系统设备,具备更加宽泛的应用潜力。

 

高度集成的轻量化设计

稳石氢能持续聚力于膜、膜电极、催化剂、集控系统四大核心领域的研发并取得有效突破,因此在整机设备上实现了高度集成,大大降低了设备占地空间,同时按需组配、撬装化设计便于设备运输与系统集成,保障系统灵活性,能够依据业主需求提供多样化设备方案。

 

— 新闻资讯

NEWS INFO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