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离子交换膜概述
能源危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挑战之一。自上个世纪以来,大多数工业和交通运输部门依赖化石燃料作为主力能源,而这正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动零碳排放战略的实现,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颇为必要。
然而,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均,导致了可再生能源在大规模利用上的局限。因此,亟需开发理想的能量载体技术,这些技术可以轻松储存能量,并可广泛应用于交通、工业、太空和住宅等领域的能源生产。由于氢气技术具有实现零碳排放的潜力,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达国家广泛采用了氢气生产技术。
但以往氢气主要通过天然气和其他化石燃料生产,这种氢气被称为“灰氢”,其生产过程中会释放二氧化碳到环境中。其他氢气的详细分类界定如图1所示。简而言之,基于化石燃料的氢气生产会产生二氧化碳或其他有害气体,严重破坏环境,同时生产的氢气纯度较低。因此,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来生产氢气(即绿氢)的技术势在必行。
图1
为实现绿色经济和零碳排放,基于水电解的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解决方案。通过在装有选择性阳极和阴极的电解设备中施加直流电,可以通过水电解生成氢气。这些电解设备被称为电解槽。根据所使用的膜材料,电解槽主要分为三类:质子交换膜电解槽(PEM)、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AEM)以及固体氧化物膜电解槽(SOEC)。
与PEM和SOEC不同,AEM采用成本较低的不锈钢板作为双极板,并使用过渡金属基催化剂,使其成为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技术。然而,在提升AEM性能的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主要包括膜和催化剂在高碱性环境下的稳定性问题。
阴离子交换膜(AEM)在阴离子传输、隔离阴极与阳极、阻止氢氧串气以提高生成气体纯度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开发具备高离子电导率、优良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的阴离子交换膜,将有助于显著提高AEMWEs的整体性能和寿命,使其在实现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多项研究已致力于阴离子交换膜 (AEM) 或阳离子聚合物膜 (CPM) 的制造 1, 2,这些膜选择性地允许负电荷的氢氧根离子通过。基于这些研究,AEM 可分为两类(图2):(i) 含芳基醚的AEM,(ii) 无芳基醚的AEM。
图2
醚基AEMs中,通常存在全氟基团、磺酰基和羰基等电子吸引基团,这些基团会使醚键的稳定性降低,在碱性条件下成为亲核攻击的主要位置,从而导致醚键的快速降解,降低AEM的耐久性。
无芳基醚的AEM包括聚烯烃类(如聚苯撑、聚乙烯和聚苯乙烯)、聚(芳基哌啶)(PAPs)、聚(苯并咪唑)(PBIs)、聚(苯撑烷基)(PPA)以及Troger's base (TB)聚合物为基础的AEM。这些聚合物的结构多样性决定了膜的最终性能,如离子交换容量(IEC)、离子电导率(IC)、吸水能力(WUC)和化学热稳定性。
此外,合成路线和试剂的可得性在膜材料的制备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合成聚烯烃(POs)、聚苯撑(PPs)及其与含氟单体的共聚物时,通常需要多个中间步骤或后续修正步骤,再加上商业试剂的稀缺,使得其成本较高并限制了大规模生产。
由于这些聚合物中存在众多稠环芳烃,导致形成的膜较为刚性,且分子量较低。因此这类聚合物的吸水能力、离子交换容量、离子电导率也较低,性能有限。在化学稳定性方面,聚苯撑(PPs)中含有作为侧链的季铵氮原子,且该氮原子旁仅有一个碳原子,这使其在碱性环境下比其他聚合物更为稳定。然而,那些含有较长碳链(多达2至6个碳原子)的聚合物,化学稳定性较差,不如含有单个碳原子的季铵氮稳定。
另一方面,PBI聚合物虽然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但由于较低的吸水能力(WUC)和离子电导率(IC),在碱性介质中的表现不佳。此外,PBI合成中所使用的试剂价格相对较高,这也降低了其相对于其他聚合物的选择优势。
当前,基于聚(芳基哌啶)(PAPs)的AEMs因其单体的广泛可得性、结构多样性以及通过改变单体实现的可变物理性能,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类聚合物。该产品已实现大批量生产及商业应用,这类AEM膜经过加速老化实验,已测得超过数万小时化学寿命并且还在增长。
相比之下,TB聚合物是一类多功能的聚合物,其特点是在两个芳香环之间通过氮原子形成融合结构。由于两个氮原子的结合,形成了空隙或通道,允许氢氧离子在其中自由移动,从而提高了离子交换容量(IEC)、离子电导率(IC)和吸水能力(WUC)。这类聚合物通过修饰机械性能显著优于长链聚合物。由于TB聚合物结构中缺乏β-氢原子,能够有效阻止亲核攻击,因此其碱性稳定性大幅提高。
在目前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已成功设计了具有梯形结构取向的TB聚合物,该聚合物具有丰富的离子通道,吸水能力达到30-40%,离子交换容量为1.5至2.0 meq/g,离子电导率为160-170 mS/cm,并且在碱性环境下的稳定性已经超过1200小时。
作者简介
Mehdihasan Shekh
稳石氢能AEM膜研发部主任/深圳大学博士后(高分子科学与工程)
主要研究领域:能源存储和转换、电催化,燃料电池;
深耕析氢反应(HER)和氧还原反应(OER)研究,应用于电解水制氢与和燃料电池等能源转换领域;拥有近十年电催化(生物传感器)、药物释放、应变传感器、电容器和光催化等领域研究工作经验;先后在Elsevier Publication、Springer Publication等平台发表论文,内容涵盖功能材料在电催化、储能、光催化、燃料电池等领域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Henkensmeier, D.; Najibah, M.; Harms, C.; Žitka, J.; Hnát, J.; Bouzek, K., Overview: State-of-the Art Commercial Membranes for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Water Electrolysis. Journal of Electrochemical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 2021, 18 (2).
2. Park, E. J.; Jannasch, P.; Miyatake, K.; Bae, C.; Noonan, K.; Fujimoto, C.; Holdcroft, S.; Varcoe, J. R.; Henkensmeier, D.; Guiver, M. D.; Kim, Y. S., Aryl ether-free polymer electrolytes for electrochemical and energy devices. Chem Soc Rev 2024, 53 (11), 5704-5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