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纯氢替换,为什么绿氢掺烧的接受度更高?

在众多氢能应用路径中,纯氢替代原有化石能源,是实现大幅度降碳、变革用能结构的最佳路线,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绿氢掺烧技术反而接受度较高,这其中,哪些特性使得该技术更容易被现阶段用能业主接受?

 

 

绿氢掺烧最基本的优势在于既能复用现有基础设施、降低绿氢规模化应用门槛,又能适配多领域实现显著减碳,且目前已经在工业、城市燃气等场景进行了应用验证,其市场应用潜力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适配场景范围广

绿氢掺烧目前应用较为成熟的领域有工业生产、城市燃气与能源应用,其中工业生产是重点,工业锅炉、燃气轮机等设备对绿氢掺烧的适配性强,改造难度低,是当前掺烧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

 

内蒙古华电的工业掺氢项目,以20%比例掺烧绿氢为氟化工企业供能,每年可消纳绿氢2000吨,大幅降低了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排放,成为工业掺烧绿氢降碳的典型;湖北荆门54兆瓦燃机掺氢比更是达到了30%,年减碳达1.8万吨。这些技术上的突破为碳排放量较大的钢铁、水泥、炼化等难电气化高耗能行业带来了新的用能模式,通过绿氢掺烧逐步替代化石能源,将成为工业脱碳的重要路径。

天然气掺氢近年来一直是氢能应用的热点方向,民用的灶具对低比例掺氢(3%-10%)兼容性好,无需大规模改造现有管网即可投入使用。随着掺氢技术与相关材料研究的进步,低比例绿氢掺烧有望普及至全国城市燃气管网,有效推动我国双碳目标实现。

 

绿氢掺烧在能源领域主要应用于耦合现有发电技术,与火电、天然气发电协同,平抑光伏、风电出力的波动性,减少传统发电技术碳排放,进一步提升绿电比例。

 

 

2. 管网复用,一举多得

天然气掺氢可直接复用我国已有的天然气管道网络,能有效降低绿氢运输成本,经测算,天然气掺氢可将输氢成本降至0.3 - 0.8元/千克·百公里,仅为长管拖车等传统方式的1/10 - 1/5,经济效益显著,随着该技术应用的成熟,国内部分地区逐步提升掺氢比例,在完成管道改造后(应对氢脆问题),部分管网已实现10%的掺氢能力,大幅度降低了绿氢输送的基建投入。

 

 

同时,掺氢输送能够进一步提升新能源弃电消纳能力,风光发电波动大,发电高峰时段弃电问题严重,利用电解水制氢将富余绿电转化为绿氢,掺入天然气消纳,大大提高了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按10%掺氢比例测算,我国天然气管道年可消纳绿氢超300万吨,占当前全国氢产量的近30%,前景可观。

 

3. 成本下降,商业化加速

国家层面已出台相关政策为绿氢掺烧营造利好条件,而随着光伏、风电等绿电成本持续下行,绿氢制备成本也在不断下降。当电力成本足够低时,电解水制氢成本将接近灰氢水平;且工业副产氢当前价格低于等体积天然气,短期低比例掺烧已具备一定经济性,长期随着电解设备国产化、制氢效率提升,绿氢掺烧的商业价值将进一步凸显。

 


 

— 新闻资讯

NEWS INFOMATION